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研究 >> 正文

2019年度校内教师专业技能竞赛活动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19年度校内教师专业技能竞赛活动

总  结

2019年度校内教师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于124日上午结束了,为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更好指导日常教学和下一步竞赛活动,现将本年度教师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基本情况

2019年度教师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自3月底正式启动,124日结束,历时8个多月,历经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考核(初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一)技能培训

20194月~7月进行。各系(部、院)自行设计、组织实施,430日前完成培训方案的制定,并提交教务处审批备案。

(二)技能考核(初赛)

20198月~9月完成。本阶段主要由系(部、院)自行组织,教务处做协调工作。各系(部、院)分别成立了考核小组,根据本部门所开课程特点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含项目评分标准),并于2019831日前提交教务处审批备案。技能考核于2019930日前全部完成,全校共375位专兼职教师参加了初赛考核,考核成绩交教务处备案。

(三)决赛

决赛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实施,20191224日完成。教务处根据各部门专兼职教师人数、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定决赛人选。全校11个教学部门、共抽选45位专兼职教师参加决赛。每位参赛教师提供不少于5个备选项目,参赛项目于赛前由评委临场抽定。评委团由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和校内共9名专家组成,成员尽可能涉及校内各专业。范校长在赛前亲临现场,对评委团进行了简短培训,要求评判要科学、公平、公正、公开,比赛结束,所有评委都要提交一份总结报告。在评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其平均分作为现场操作得分。现场操作得分(满分97+综合评分(满分3分,包括项目难易性、综合性和评分标准的完整性、准确性、科学性)=该选手最终得分。

最终临床医学系侯萍、护理系何红丽、公共教学部张璇获得个人单项一等奖,护理系张路等6位教师获得二等奖,医学技术系赵小蕊等13位教师获得三等奖。团体一等奖由护理系获得,临床医学系、体育教学部获得团体二等,中医系、卫生管理系、基础医学部荣获团体三等奖(获奖情况详见附件-1和附件-2)。

二、活动成效

(一)领导重视

为更好组织和实施本次比赛,学校于3月底就下发了“宛医专校字[201933号”文件,要求各教学部门充分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意义,不能因赛而赛,而是把此项工作做为全面提升专兼职教师职业技能的必要途径,贯穿全年教学过程。各系(部、院)也都成立了竞赛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际上是主任、书记携手共同全面负责竞赛活动。今年各部门的竞赛活动方案与去年比更细致、更具可操作性。在制订培训活动方案时,各部门都充分吸取了往年的经验和教训,并加强与其他部门交流合作。临床系、中医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等部门,还邀请了校内外专家进行论证和指导,共同设计实验(训)项目、制定评分标准;药学系、卫生管理系也都尽可能设计出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实验(训)项目;基础医学部、公共教学部、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在设计和操作项目时,也都能突出“医教结合”的理念;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职能,通过教研活动、课外活动,对项目和标准反复研讨,邀请专家指导教师反复演练,对全体教师的技能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组织得力

为强调教师的参与度,本年度采取随机抽人、随机抽参赛顺序、随机抽参赛项目。在参赛人员抽定时,今年首次根据教师人数,按比例抽取参赛人员的办法;参赛顺序由各部门抽签决定;参赛项目于开赛时由评委临场抽定。这一系列举措大大提高了竞赛的公平性,大大增加了竞赛难度系数,提高了全体教师苦练技能的积极性,达到了整体提升,共同成长的目的。

各参赛单位吸取往年举办赛事经验,在场地布置上都下了很大功夫,使比赛场地安排做到了最大优化组合。参赛所需仪器、设备尽可能集中到一起,避免评委们在各个实验室奔波;在比赛过程中,不同项目所需的仪器用品、SP、助手等都准备得很充分,没有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参赛选手抽签、出场井然有序;选手备战充分、精神饱满、态度认真、操作熟练,能严格按照竞赛程序参加比赛,使整个比赛过程平稳、高效、顺利地完成;竞赛场地标语、选手操作区、评委区、工作人员区、观摩区规划合理有序,既符合竞赛主题,又各有特色,与参赛选手精彩的表现相得益彰,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中医系把赛场设置在中医模拟门诊室,药材柜陈列整齐,环境淡淡的中药材清香,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护理系的赛场也如同一个医护病房和产房,这些都不禁让人感叹领导的重视和细心之处。绝大多数系(部、院)都组织无课教师积极参与整个赛程,一方面为参赛选手加油助威,营造出良好的竞赛氛围,同时观摩学习、聆听专家点评,扩大了竞赛的辐射面、影响力。

(三)项目设计与考核标准制订更趋于完美

1、项目设计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逐年提高、并不断创新,SP在竞赛中的应用更加普遍,更增加了操作的真实性。绝大多数部门提供的备选项目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综合项目,大大提高了参赛项目的含金量。临床医学系、护理系、中医系、药学系、针灸骨伤系均采用“情景模拟”的形式,仿真临床实际操作;在竞赛过程中始终没有脱离教师本色,多见带教情景,中医系的 “师带徒”尤为突出,使技能操作与临床相结合、与教学相融合。基础医学部参照教学能力大赛规程参赛,无论是教学资源展示、课程设计,还是课堂教学,都反映出教师深厚的基本功底。

2、评分标准制订更加规范。各部门的评分标准制定也更为详细、指导性更强,每个操作步骤都有详细介绍,包括操作要领、得分扣分情况等,大大降低了评分误差。在制订标准时,很多部门如临床医学系、中医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等都积极邀请学校、附属医院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临床医学专业今年严格执行了规培标准,护理、助产专业严格执行了目前临床最新标准,大大提高了实验(训)项目操作标准与临床(行业)实际的吻合度。

(四)参赛人员整体表现突出

虽然今年的参赛选手是经过随机抽定产生,但竞赛水平整体仍然居高,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多年来领导重视、强化培训、刻苦训练取得的成效。今年的参赛选手们普遍表现出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操作步骤熟练、完整,并且能很好地回答专家评委的现场提问。语言表达精炼、准确、逻辑性强,表现出老师们过硬的知识和技能功底。在操作过程中,诊断治疗、健康教育、医患沟通、带教都有很好的体现,得到全体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和观摩者热烈的掌声。临床医学系侯萍老师的“胸膜腔穿刺术”、护理系何红丽老师的“肺部检查”,项目设计科学、操作过程娴熟、医患沟通规范自然、操作步骤与临床无缝对接;公共教学部张璇的“非语言沟通概述”语言表达精炼、讲解声情并茂、师生互动良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信息化手段应用突出、得当,并能巧妙地结合临床实际“学以致用”,充分体现了课程服务于专业的特点。在竞赛过程中无菌意识较往年有了很大提高,七步洗手在整个比赛过程随处可见,医患沟通、人文关怀普遍得到重视、安全意识增强。在比赛过程中,绝大多数选手们都情绪高昂、紧张而不惊慌,能正常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高质量完成操作内容,表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

()成效显著

虽然今年参赛选手是根据教师人数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但教师们的优异表现仍为本年度赛事增添不少亮点。本年度决赛现场最高得分98.81,最低分95.11,平均成绩97.43,与去年基本持平,均高于2017年以前其他年份的竞赛成绩。纵观教师专业技能竞赛成绩,整体呈现逐年平稳上升趋势,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技能竞赛已成为督促、激励、检验我校教师教学技能提高的有力抓手,推动了我校教师的学习气氛、教研气氛、竞争气氛不断浓厚,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迅速提高。比、学、赶、帮、超的教学教研局面已蔚然成风。经过多年的赛事活动,全体专兼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已经得到整体大幅度提升。

三、赛事亮点

2019年校内教师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中,除了参赛教师专业技能与教学技能的精彩展现之外,还呈现出不少亮点:

(一)多措并举确保赛事公平公正。今年首次采用根据教师人数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定参赛人员;各部门参赛顺序于赛前抽签决赛;参赛人员的参赛项目均于开赛前临场抽定;参赛人员出场顺序通过抽签随机决定;选手成绩由“现场得分”和“综合得分”,其中现场得分当场公布,综合得分包含项目综合性、项目难易程度及评分标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由评委于全部比赛完统一权衡打分。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保证了竞赛科学合理,最大限度保证赛事公平公正。

(二)课程思政实施提升赛事质量。护理系、公教部、体教部等都在竞赛中巧妙地展示课程思政环节,链接内容适宜、衔接自然,真正实现了教书育人目标。

(三)团体作战提升教师凝聚力。很多专业都是以团队为小组参赛。有的是设置一个场景,由多人分角色完成;有些干脆就是多人完成一个参赛项目。这样考验的就不仅仅是一个教师的能力,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表现都直接影响竞赛结果,这必须要求团队要群策群力,取长补短,教师凝聚力得到显著提高。

四)言传身教不忘教师本色。参赛教师或模拟教学,或模拟临床,但是都没有忘却教师本色,没有忘记培养医学生治病救人的宗旨。中医系、临床医学系、基础医学部和公共教学部的参赛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完成相应操作的同时,能很好地与学生(或带教生)互动,做到言传身教,实现寓教于学、寓教于赛。

(五)多媒体配合展示效果更好。护理系、中医系、医学技术系等在参赛教师操作时,能同步展示PPT,护理系还运用先进设备,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操作过程,使参赛更直观、更清晰、更生动。

四、存在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竞赛质量和效果,专家评委在每场竞赛操作完毕,都做了现场点评,除了充分肯定选手们的成绩外,也指出了问题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积累多年的参赛经验,加上精心准备,今年参赛选手的表现不断得到评委们的称赞,所有赛项操作没有大的不足,存在的只是一些细节问题。

(一)有些操作与临床实际仍有差距

绝大多数项目操作模拟临床,但是与真实的临床仍存有一定差距。表现在很多操作流于形式,比如七步洗手法不规范;很多参赛教师不戴帽子;对疾病的诊断过于草率,往往三言两语就能诊断清楚;在选取治疗方法时,没有向患者说明治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选取这种方法等。另外一些有“病人”的项目,病人信息“查对”不完全;有些是诊疗过程有漏洞,比如缺少“病人”在诊疗时必要的一些辅助检查,与临床实际要求有差距;个别选手在操作过程中无菌意识、对病人的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风险意识仍需加强,选手操作前后洗手消毒、医疗垃圾处理不当等;部分选手在操作时太过机械, 不能与SP作很好的医患沟通,有些灵活性差,不能临场发挥,虽有医患沟通,但如同背诵一般,不能很好地展示沟通效果;对病人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如病人检查时,在室温过低的情况下,让病人身体暴露更多的无关部位,以及在病人检查治疗结束后,没有及时为病人穿衣盖被。在检查前没有很好与病人沟通,征得病人知情或同意等等,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二)个别教师在操作时没有选择最好的展示形式,也没有辅助多媒体展示,致使评委看不到操作详细过程。

(三)一些项目设计过于简单,难度系数过小,这使得这些项目与综合性项目相比处于劣势,简单项目即便现场操作很好,最后也会与综合项目成绩拉开一定差距。

(四)个别项目没有进行最优化设计,操作过程过于累赘、冗长,竞赛节奏感、紧张感大大折扣。竞赛要区别于一般操作,建议提前做好项目规划设计,保留操作精华,使操作短小精悍又不失效果。可借鉴护理系、中医系多人分担不同角色共同完成一项“情景模拟”操作,也可借鉴药学系的做法,提前做好备份。建议整个操作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为宜。

五、努力方向

(一)规范操作标准

操作标准的制定一定要符合最新的国家标准,把“规范化培训”或执业医(护)考试标准融进评分标准中。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避免一些操作或评判标准与现有临床不符的现象发生。建议在制定项目与评分标准时,积极与附院、行业一线专家联系,共同完成。评分标准中,应有“实验目的、原理”和“风险提示”类内容的显示;除了有各操作环节对应的得分外,还应有对该项目操作的综合评定分值及时间要求。同时在标准格式上尽量做到全校统一,相同的项目学校只能有一个标准。在绝大多数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基础上,我们将更加注重操作的规范性。

()提升竞赛内涵

竞赛内容不仅只表现传统的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我校实验(训)条件、先进的仪器或系统,达到物尽其用。希望各部门学习护理系的做法,让一些先进的实验仪器或管理系统在操作项目中有所展示。

(三)创新、引领为竞赛趋势

竞赛不是目的,是手段,目的是整体提高教师观念、技能,下一步更重视与专业岗位相吻合、与人才培养相匹配。鼓励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内容,创新设计一批具有专业代表性的项目。

部分项目已经引领临床(专家评价肺脏听诊比医院专业医生做得都好),鼓励更多引领项目出现。

(四)实验规格逐步提高

参赛时间要有所限制,检验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能力。建议限制15分钟之内完成。

(五)一些显微、镜检之类的,要求同步通过示教方式呈现在屏幕上,让评委直接观看效果更好。

(六)参照执业医师规范化考试,SP及案例由学校提供。比赛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参照省、国家技能竞赛及执业医师规范化考试,SP及案例由学校提供,参赛选手在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机抽取然后进行现场操作;另一类是一般性教学实验实训操作。参赛选手可选报参赛类别,第一类难度大、获奖奖励高;第二类难度较小、获奖奖励低。

总之,2019年度教师竞赛决赛活动总体上达到了预期效果,一方面检验和提高了全体教师动手操作能力,推动“教--做”一体化教学之路又向前迈出大大一步;另一方面,在全校广大师生心中奠定了实践技能操作的重要地位,为以后教学工作提供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希望各部门以本次技能竞赛为起点,进一步敦促全体教师加强技能项目的训练,力求达到“人人参与、逐项过关”的要求,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附件-1:2019年度教师专业技能竞赛决赛单项奖获奖名单

附件-2:2019年度教师专业技能竞赛决赛团体奖获奖名单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19126